我國耕作條件比歐美差距不小,國產大豆成本太高,油料和飼料依賴進口大豆。中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,在2020年高達83.7%,進口超過一億噸。
大豆富含蛋白質,可以補充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,同時還富含脂肪,幾乎可以完美替代肉。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國,大約在漢代時發明了豆腐。大豆由中國經朝鮮日本傳到歐美,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油脂和肉類消耗越來越大,逐漸從大豆出口國變為進口國。
大豆依賴就是肉蛋奶依賴,就是中國人的蛋白質依賴,國家必要出手解決的。解決的辦法肯定要從落后的原因上找,美洲地廣人稀、機械化水平高,而且種子具有抗蟲害、抗除草劑、出油率高的優點,競爭力很強。
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指出,要調整結構擴種油料,實施油料產能提升工程。我國大豆種植分布廣泛但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的趨勢必須被逆轉,轉向機械化、專業化水平更高的東北地區集中。
中國化工集團并購了瑞士先正達,為我國種子升級提供了條件:
2010年,先正達公司花10多年時間研發出來的抗蟲轉基因玉米Agrisure
Viptera,獲得美國種植許可并大規模種植。先正達當時許諾很快拿到中國的進口許可。
2013年,中國拒收來自美國的轉基因玉米,該轉基因玉米并沒有獲得中國的進口生物安全證書。美國農民將先正達公司告上法庭,最終獲得賠償15億美元。
2017年,先正達被中國化工收購。
2021年,農業農村部對轉基因大豆、玉米開展了產業化試點。這標志著中國的轉基因大豆、玉米產業化試種邁開了歷史性的一步。
國家將打出加大補貼、擴面積、優化油料種植結構的組合拳。在黃淮海、西北、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,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,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、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、稻改豆試點。通過發展油菜、花生、油葵、胡麻等生產,替代部分豆油。在產業鏈上培育國有和民營食用油加工企業,使國有、民營、外資企業三足鼎立,優化供給。
在一些列政策作用下,國產大豆有望逐漸改善對外依存度。